U20女足世界杯_世界杯足球先生 - fcghfw.com

《庄子·胠箧》解读

注释:

[1]龙逢、比干:见《人间世》。 [2]苌弘:春秋末期周灵王的贤臣,被国君杀害。见《左传》哀公三年。胣(chǐ):车裂之刑。一说刳肠。 [3]子胥靡:伍子胥向吴王夫差诤谏遭杀,尸首糜烂于江中。 [4]妄意:猜测。 [5]以下八句是说,带头先进去,这就是勇;最后出来,这就是义;酌情判断能不能下手,这就是智;分赃平均,这就是仁。 [6]竭:一说“竭”作“揭”,唇竭即反举其唇向上。一说“竭”与“亡”义通,唇亡则唇缺,唇缺则齿寒。两种说法均可通。 [7]鲁酒薄而邯郸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楚宣王会合诸侯,鲁恭公后到,而所献的酒也淡薄。楚宣王就不高兴,想侮辱他。鲁恭公说:“我是周公的后代,行天子的礼乐,现在我送酒已经失礼了,还要怪我的酒不好,这不是太过分了吗?”于是不告而别。楚宣王生气,遂出兵攻打鲁国。以前梁惠王一直就想攻打赵城邯郸,但是恐怕楚国援救而迟迟不敢出兵,现在正逢楚国和鲁国相争,梁惠王就趁机围攻赵城邯郸。另一种说法是:楚国会同诸侯,鲁国和赵国都献酒给楚王。鲁国的酒淡薄而赵国的酒浓。楚国管酒的人向赵国讨酒,赵国不给他,于是管酒的人就把赵国的好酒和鲁国的薄酒相调换,楚王因赵国的酒淡薄,就围攻邯郸。 [8]纵舍:释放。

原边注:

圣人以圣、勇、义、知、仁为五德,但大盗却标举圣智以济其私,手持符玺,口倡仁义,以法度利器来维护权位。圣人所立的圣法,反为大盗窃国开了方便之门。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1]。为之斗斛以量之[2],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3],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4],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5],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6],揭诸侯[7],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8],斧钺之威弗能禁[9]。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注释:

[1]重利:增益其利。 [2]斛(hú):量器,可容五斗。 [3]权:秤锤。衡:秤杆。 [4]符:符契。玺(xǐ):印。 [5]以下两句见《盗跖》“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钩,指腰带环。 [6]逐:随。于:为。 [7]揭诸侯:举帜立为诸侯。 [8]轩冕:高车冠冕。 [9]斧钺(yuè)之威:指死刑的威吓。钺,大斧。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1],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2],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3],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4];掊斗折衡[5],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6],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7],铄绝竽瑟[8],塞瞽旷之耳[9],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10];灭文章[11],散五采[12],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13],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14]。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15];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16];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17],法之所无用也[18]。

注释:

[1]以下两句见《老子》第三十六章。利器,权势禁令、仁义圣智等。 [2]圣人:当作“圣知”。 [3]擿(zhì):掷。 [4]朴:敦厚朴实。鄙:固陋无知。 [5]掊(pǒu):破,打碎。 [6]殚(dān)残:尽毁。 [7]擢(zhuó):借为“搅”。 [8]铄(shuò)绝:烧断。竽瑟:两种古乐器之名,这里泛指乐器。 [9]瞽旷:即师旷。 [10]含:保全。 [11]文章:文彩,花纹。 [12]五采:即五色。 [13]攦(lì):折断。工倕(chuí):古时以巧艺称著者。 [14]玄同:即玄妙齐同。 [15]不铄:不炫耀。 [16]累:忧患。 [17]爚(yuè)乱:同上文“擢乱”。 [18]法:这里指圣智之法。一说“法”即“大道”。

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1],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2],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3],则内弃其亲而外去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好知(也)[之]过也。

注释:

[1]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这十二人为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2]以下几句引自《老子》第八十章。 [3]赢:担负。趣:通作“趋”。

原边注:

至德之世,人们逍遥自适于自然的生活中,安然自乐。

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1],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2],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3],则兽乱于泽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4],则俗惑于辩矣。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故上悖日月之明[5],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惴耎之虫[6],肖翘之物[7],莫不失其性。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8],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9],啍啍已乱天下矣!

注释:

[1]弩(nǔ):带有机关的弓。毕:捕鸟网。弋:箭。 [2]罾(zēng):渔网。笱(gǒu):捕鱼的竹篓子。 [3]削格罗落:都指捕兽的机槛。罝罘(jū fú):捕兽网。 [4]渐毒:欺诈。颉滑:机巧,狡黠。解垢:诡曲之词。 [5]以下三句是说,上则隐蔽了日月的光明,下则销毁了山川的精华,中则破坏了四时的运行。烁,销毁。堕(huī)同“隳”,破坏。 [6]惴耎(ruǎn)之虫:蠕动的小虫。 [7]肖翘之物:微小的飞虫。 [8]种种:淳厚。役役:形容奔走钻营的样子。 [9]啍(zhūn)啍:多言。

篇末评:

本篇写出圣智礼法的创设,本用以防盗制贼,却反被盗贼所窃,用作护身的名器,张其恣肆之欲,为害民众。因此作者继承老子思想,主张绝弃圣智。王夫之说:“法固可窃,强有力者胜矣。”(《庄子解》)法律本身是不会说话的,强有力者却盗而为用。权势的舞台上,一言以蔽之,权谋诡诈为其内容,仁义圣智为其外表。“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等激愤之言,极具反讽意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10-21 00:13:32


初中毕业怎么考大专文凭
爱思助手备份/恢复功能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