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法西斯主义的关系
编辑
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议题。纳粹主义之民族观乃主张国家权力之绝对集中化,即极权主义,但其则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法西斯主义,但纳粹德国与法西斯主义的意大利王国首相墨索里尼最终成为明确的盟友。虽然现代一些人认为纳粹主义是由法西斯主义衍生的一种分支,但另一些人仍主张纳粹主义并非法西斯主义,要不是因为两者之间差异过大,便是因为他们认为法西斯主义不能作为一种通称来形容。
纳粹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主要差异之一在于,纳粹主义强调国家的目的是为了达成那些于根其民族和种族的理念,尤其是在社会工程的文化上,纳粹主义强调以牺牲其他所有种族来达成德国民族的繁荣。相较之下,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则认为文化因素应该替国家服务,国家不需替某些特定的种族服务。法西斯主义的政府目标是为了将国家的地位置于所有其他事物之上,因此法西斯主义可以说是一种强调政府中央集权至上的理论。而纳粹强调的则是“民族”(Volk)和“民族共同体”。
纳粹主义认为政府和政党都只是用以达成某些特定人民的理想的工具,纳粹运动至少在其意识形态上,则认为以阶级为根基的社会是不可取的,并且希望跨越这种既有的阶级社会,团结所有阶级的种族成分,社团主义国家的中心思想的确是精英政治。不过,法西斯主义的根基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于社团主义,而社团主义则被认为是取代阶级斗争的产物。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并非一直同盟,尤其是在1934年,希特勒下令冲锋队暗杀奥地利的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以替未来的德奥合并铺路,这造成墨索里尼调派军队前往奥地利与意大利的边界以准备和希特勒开战,但最后墨索里尼仍在西方国家的压力下决定和希特勒同盟。
纳粹主义与社会主义
编辑
近代探讨纳粹的书籍
希特勒在1941年2月的一次公开演说中谈到:“民族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根本来说是相同的东西”(两者皆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为敌人)[12]。但在实际上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出于本身利益的目的却不断打压和杀害共产党与社会主义政党人士(德国社会民主党人)。而外交上德苏一直合作至战争期间德国入侵苏联为止。
种族主义
编辑
主条目:犹太人大屠杀
希特勒认为在雅利安人之中,德意志人是最优秀的,犹太人(非雅利安人)通过两族通婚污染了德意志民族,所以要铲除他们。
宗教
编辑
希特勒原本是天主教徒,后来与梵蒂冈失和,故只容许反犹、且具有民族优越感的德国基督教存在,打压并反对天主教,认为天主教冲击国家政府的绝对权力。
同性恋者
编辑
主条目:纳粹德国对同性恋的迫害及屠杀
同性恋者在纳粹统治时期也是被逮捕关入集中营等待处死的对象,纳粹认为同性恋者会使自身民族减少甚至灭绝。
“反社会”的女性
编辑
主条目:黑色三角形
女同性恋者、妓女、控制生育的女性以及女性主义者等等对纳粹家庭价值观构成威胁的女性,都会被认为是反社会的女性而遭到迫害。